体型筛选 体型选材方面,常规的测试内容包括身高、体重、坐高、下肢长度等,对于守门员还应考虑臂展、手指长度和开度。理想的足球运动员体形要求身体匀称,下肢适中、小腿修长,跟腱明显,踝关节围度小,足弓高,足底宽长。肌肉线条应细长明显,皮下脂肪层薄而具弹性,臀部肌肉紧实。
武汉体院的邓达之教练在“足球训练”一书中,就影响足球运动员成材率的十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,并提出了“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” 、“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及生理生化指标” 、“足球运动员技术测评标准” 等选材参照模型,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进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早期选材,具有很大的帮助和价值。
第一:许多专家认为选材的标准主要是少儿的先天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。 先天素质是指少儿先天所具备的一些遗传基因、身体结构,促进在后天生活中得以发展起来的,适合于足球运动所需要的运动能力。天资在先天素质中是不容忽视,体现了少儿队员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竞技应变能力、智慧水平和思维形式。
1、中国足球发展史 古代足球的起源 中国足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。早在宋代,足球游戏就已盛行,当时的足球称为蹴鞠,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。随着历史的演进,蹴鞠逐渐发展,技术和规则不断完善,成为民间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。现代足球的发展 进入现代,中国足球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。
2、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创立于1924年,并在1931年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。1958年,中国队退出国际足联,直到1979年才重新加入。自1976年起,中国队连续九次参加亚洲杯足球赛,并在1984年和2004年两度打进决赛,但最终都未能夺冠。
3、1987年,高丰文教练带领中国队成功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,全国上下欢庆一堂。他的那届国奥队甚至亮相当年春晚,尽管在奥运会上表现不佳,但中国队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广泛关注。 1989年,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遭遇两次“黑色三分钟”。
4、现代足球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。1848年,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《剑桥规则》诞生。1863年10月26日,英国足球协会在伦敦召开会议,统一了足球规则,现代足球运动正式确立。 中国古代足球的普及与发展 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。
5、中国古代足球史:足球运动,最早的起源在中国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出现了“蹴鞠”或名“塌鞠”。最早的说法见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临富甚福而实...塌鞠”。到了汉代,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,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,几乎是万人空巷。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时期。
6、年,中国队在尼赫鲁金杯赛中凭借赵达裕的进球,意外地以1:0的比分击败了世界冠军阿根廷队。同年晚些时候,中国队在亚洲杯上获得了亚军,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巅峰。
当下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员极少、足球后备人才匮乏,要想提高足球运动水平,青少年这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队伍无疑是最关键的力量,我们必须从中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,以此来提高整个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。
长期的学校培养也从整体上提高了韩国足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。德国:普及同时抓重点 德国是足球强国。中小学校面向所有的学生开设足球培训课,讲解足球知识,辅导青少年足球爱好者踢好球,课外的足球活动均有业余教练员指导。德国足协还为中小学制定了训练和比赛的指导思想,供学校选用。
足球进校园是好事,早就应该这样搞了,这才是中国足球的正确之路。只有广泛的足球基础,让更多的青少年爱好足球,才能选出好苗子,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才能脱颖而出。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,足球运动才能持久下去,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。同时孩子们自身而言可以强身健体,培养情商。
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足球水平的提高,有助于推动国家足球运动的振兴。因此,在新时期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,需要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,在全社会普及足球文化。
首先,要明确一点是,青少年对中国足球的崛起是十分重要,他们将是中国篮球的新血液,同时,他们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了未来我国足球的发展。那么,在青年培训中,选择一个有经验的教练是非常关键的。
一,国外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经验 (1)培训中心模式 意大利、荷兰、德国、英格兰等国家属于这种类型。培训中心主要由职业俱乐部组建,少量培训中心由业余俱乐部组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