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电影《夺冠》观后感五篇1 影片一开始,场景就非常震撼:女排队员们浑身是伤,护膝、队服满是汗污和血渍,她们拼尽全力接球、扣球、摔打宛如战场上奋不顾身的战士。
2、十一连胜,从我们看到的过程来说,是压倒性的优势,但是这样的压倒性的优势是从去年世锦赛后,中国女排的教练组和队员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,才能达到世界杯中完美的状态。
3、直到2001年陈忠和上任中国女排主教练,淘汰上一代名将、提拔新人,在他的运筹帷幄下,中国女排队伍焕然一新。
4、《夺冠》观后感1 昨天,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电影《夺冠》。我早早的到了电影院,同学们陆续到了,我们合影留念后进入影院。 这部影片讲述了郎平年轻时到做教练时的事情。
5、往大了说,家国多事之秋,恰恰最需要振奋的女排精神,电影《夺冠》正当其时! 《夺冠》个人的观后感范文 回想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大赛冠军的情景,依然让人心潮澎湃。1981年,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。
6、夺冠电影优秀观后感2 电影《夺冠》,主要展现了中国女排自1981年首次夺冠至里约奥运会重新夺冠经过的艰辛历程。
1、中国女排没有你,没有我,只有我们!中国女排,流血不流泪,掉皮不掉队。
2、积累就是经验,经验就是应变,应变就是智慧!一分一分咬下来,就是杀出血路。中国女排流血不要流泪,掉皮不要掉队。中国女排愿意接受任何世界强队的挑战。
3、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对女儿说:“你一辈子都模仿不了我扣球的动作,但我为你能演义我而感到骄傲”近日在疫情刚刚过去,电影领域低迷的情况下一部关于我国女排的电影《夺冠》票房收入过亿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好消息。
4、影片中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郎平质问女排姑娘们为什么打球的那一段。当问到朱婷打排球要什么,朱婷回答要“成为你”,郎平教练的话发人深思,她说:“那你就搞错了,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。你不用成为别人,你只要成为你自己。
1、不过,一个月后,朱婷慢慢跟队员们熟络起来,觉得练排球也还行,没之前那么痛苦了。 这么说来,还得感谢贫穷,不然朱婷不会去打排球,即使去打了,也可能坚持不下去。 也正是由于家境贫寒,造就了朱婷能吃苦、懂事、节俭和争气。
2、朱婷则回答说坚持才是他唯一的出路。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勇夺奥运冠军,在整个过程当中,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朱婷。他的成就和能力在世界女排历史上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。
3、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,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在俱乐部队,朱婷想赢球一样需要对友相帮,否则双拳难敌四手,只靠她一人肯定是不行的。
1、知道郎平这些人有多厉害;等大一点的时候,正好又是女排再一次的辉煌期,赵蕊蕊、冯坤那一拨人的比赛看了不少。所以无论如何都会想去看这场电影。
2、因为郎平的不怕苦、坚韧刻苦的精神,郎平拥有了“铁榔头”这个称号30多年!但是,“铁榔头”绝非只是用郎平在排球场上的扣杀就能诠释,因为这30多年来“铁榔头”已经由对郎平的称呼转化成了一种“铁榔头”精神。
3、因为宋世雄看到郎平扣球经常是一锤定音,又根据她的姓,宋世雄就一下想到了‘铁榔头’这个称呼。
朱婷去土耳其打球,是因为个人能力强,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排球发展的尝试性探索。朱婷远赴土耳其打球,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体现,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排球发展的尝试性探索。
朱婷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理解:天赋与个人品质:朱婷身高出众,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天赋,这为她在排球领域取得成功提供了优越的生理条件。
朱婷的成功得益于她的超高天赋、不懈的努力,以及对排球事业的热爱。更主要的是在她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得到了导师和教练的帮助。
1、郎平表示:“没想到朱婷伤这么重,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。”郎平还表示,中国女排将会尽一切努力来应对这个困境,希望能够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。
2、在中国女排对战美国女排赛后,郎平对朱婷的伤病进行了回应,郎平表示:“她休息,那谁来啊?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!”连续2场比赛,朱婷都是带伤出战,在比赛中,可以看到,朱婷手背上绑上了支架,而且时不时还揉自己的手腕。
3、特别是朱婷她已经用了全力,但是伤病对她的发挥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当记者问到是否考虑让朱婷休息时,郎平直接霸气回应:她休息了谁上?朱婷本人也坚持要上场参加比赛。
4、在奥运这个赛场上出现了如此失败的成绩,显然对中国女排和中国球迷都是不容易接受的,虽然说是朱婷的伤病有着很大的影响,但本应该非常有很大的希望直接拿下比赛,但实际的情况却是让人大跌眼镜。